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春節將至 全國各地的“年味”你了解多少?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在蘇州,很多家庭已經開始經營年貨,寫春聯、買“福”字也在有序進行。春節在全國其他地區的特點是什么?和蘇州人過年有什么區別?昨日,參加全國社區網絡春晚錄制的演員應邀參觀武漢百步亭社區。在休息期間,記者采訪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居民代表,并要求他們講述家鄉春節的特點。也讓晚報讀者品嘗全國各地的“年味”。

做好糯耙迎新年

恩施市,湖北省

敘述者:張學真

恩施土家族從臘月開始“辦年”(即辦年貨),年貨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打糯耙。糯米第一天晚上浸泡蒸熟。第二天,全家人配合打糯耙。將蒸好的糯米從蒸子里打出來,放在專門做的耙子里,用木錘夯實。因為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家里的男性勞動力輪流夯實,直到糯米粘在一起,可以拉成細絲,成年人用手把這些半成品分成小塊,然后放在兩個門板之間壓扁和壓實。而這個壓力程序是由家里的孩子完成的——孩子們坐著或站著,在門板上玩耍,把糯耙壓得很結實。然后把這些糯耙晾干,放在家里的壇子里。春節期間,客人來到家里,拿出這些汽耙招待貴客。

“五色”餃子迎新年

山東省青島市

敘述者:王達康

山東青島的春節和其他地方差不多,有吃餃子的習俗。但是吃餃子很講究,尤其是除夕那天,家里要準備五種餡,分別是糖餡、蛋糕餡、花生餡、紅棗餡、硬幣餡。這五種餃子都有象征意義。糖餡意味著新的一年是甜蜜的;蛋糕餡意味著新的一年一步一步地上升;對于那些剛結婚的家庭來說,紅棗餡意味著“早生貴子”;花生餡意味著家庭平安、健康、長壽;硬幣餡意味著來年財源滾滾(但硬幣不能吃)。吃餃子的時間也很講究,一定是除夕晚上12點,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餃子,看誰吃的餃子種類很多。正月初一,也是走親訪友,拜年送祝福。

搬出烤餅“曬曬”家底

內蒙古阿拉善盟

敘述者:吳斌華

蒙古族的新年方式不同于漢族。新年期間,蒙古人必須吃手抓肉和羊頭。如果有貴賓回家,看到羊頭,代表新年的吉祥。元旦那天,蒙古人起得很早。他們穿著蒙古族服裝,方茶,哈達,銀碗和酒拜年,早上8點前拜訪所有鄰居。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要盛裝參加薩吾爾登舞會,從幾歲到八九十歲,聚在一起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薩吾爾登舞。此外,正月十五,蒙古人還會把一種叫“包爾斯克”的烤餅搬出來,堆成四五十厘米高的“塔”。誰堆的“塔”高,說明這個家去年的年景很好。

正月初一要“吃齋”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

敘述者:李麗川

春節前,我們三個鄉鎮也會做年糕,除夕也會做餃子。餃子的餡料包括蔬菜、肉絲等。餃子包好后,粘上淀粉,放入鍋中炒熟。餃子的形狀和油炸餃子差不多。

正月初一,家鄉的人從早上開始就要“吃齋”。早餐主要由大白菜、冬菇、泡豆、花菜、銀杏果、腐竹、荷蘭豆等組成。中午吃“豆撈”。豆撈有一種餃子,做法也比較講究,尤其是餡料,主要是糖冬瓜、碾碎花生、芝麻、白砂糖等。而且吃豆撈意味著“撈福”、“撈財”、“撈運”,取個好彩頭。晚上可以吃齋也可以不吃齋。在三鄉鎮,正月初二和初四叫“開年”,年前準備的年糕可以拿出來吃。

請進門吉祥燈

貴州省息烽縣

敘述者:羅國愛

正月初三,當地苗族人有“跳花場”活動。“跳花場”是苗族的兩大活動,非常隆重。苗族一般在3月3日和6月6日“跳花場”,現在也在正月舉行。主要是男女青年談戀愛的地方,家長也可以跟著,幫孩子參考對方的情況。活動開始后,大家一起吹蘆笙,一起跳蘆笙舞。最后,喜歡對方的年輕人跳到一起,表達彼此的愛。斗雞、斗牛、斗鳥活動主要在正月初三至初八進行。苗族的圖騰崇拜有牛,所以斗牛也是春節的民間活動。此外,還有“百龍千鼓”鬧新村、猜燈謎、花燈游園等活動。然而,這些鬧新村的活動與其他地方不同。苗族人會帶著燈籠來你家,這意味著你的家人明年會安全,財源滾滾。作為主人,你要打開“財門”,迎接燈籠進屋,給點“紅包”,雙方都要求好運。

年三十晚吃小元宵

安徽省六安市

敘述者:張守菊、李麗波

我們的家鄉安徽六安,除夕有吃小元宵的習俗。做小元宵用的餡料很講究,一定要有百合、蓮子、紅棗、雞蛋,還可以加橘子。小元宵包好后,放入鍋中煮時,只能用白砂糖煮成甜湯。不能放紅糖。元宵湯必須是清湯或白湯。這意味著一家人在新年的一年里團圓圓,和諧、幸福、甜蜜。吃小元宵也很講究,一定要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假如在元宵節加點橘子。橘子寓意“吉”,吉祥平安。

男女老少“跑鼓車”

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尉村

敘述者:趙仰瑞

春節前,我們村還將除塵、打掃院子,并貼窗花、對聯等。大年初一也會去親戚朋友家串門。但與全國其他地方春節不同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跑鼓車”。尉村跑鼓車有2700多年的歷史。鼓車實際上是鼓與車的合稱。汽車和鼓都是由古代戰車和戰鼓演變而來的。目前,它已成為村里的一項競技運動。跑鼓車分為五個院落,俗稱“五鼓”,分別是后院鼓、西北院鼓、東院鼓、南院鼓、廟巷鼓。春節期間,跑鼓車開始的那天,各院跑鼓車繞村跑,各車互相追逐,直到后一輛追上前一輛,把尖繩綁在前面的鼓車上,才能分辨勝負。而且全村男女老少都會上陣,幫助敲鑼打鼓,吶喊助威,場面十分熱鬧。而戰鼓車活動,也有很多寓意,總的意思是來年一切順利,運氣好。

除夕回家吃年飯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

敘述者:王建省

從除夕到初四,黎族民間過春節被稱為“過老年”。黎族除夕回家吃年飯。年初一,牛欄、豬舍、谷倉、果樹一大早就要貼紅符,說明財產有主。還要在河邊或水井里放一個銅錢和年糕,祭祀河神才能挑水。這一天一般全天閉戶不出門,只能說吉祥的話;另外,還要殺雞包粽子祭祖。當天全村男子集體上山打獵,女子集體下河釣魚。狩獵前請“道公”做雞卜,吉兇不管,只是一個儀式。大年初一至初三,忌闖別人住宅,過鄰村串門。初四親友互訪。

春節快樂看皮影戲

邯鄲市,河北省

敘述者:李世豪

邯鄲市成安縣的春節類似于中國其他北方地區,也吃餃子。但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東西,那就是“皮影戲”。春節期間,許多地方都有皮影戲表演,所以春節期間看皮影戲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主要傳統。

宋代皮影戲已經傳入成安。與其他地區用驢皮制成的皮影相比,成安的皮影都是用牛皮雕刻的。除了普通人物、怪物等外,皮影戲的表演素材還有各種動植物、桌椅、城樓、房屋等道具,造型相當豐富。春節期間,皮影劇團將在村里自愿巡演,這也是男女老少最快樂的時刻。因為皮影戲有著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而且現在的節目越來越精彩,很多皮影故事都是以居民為基礎的,所以更有吸引力。

看看“喜神”沾沾喜氣

四川省成都市

敘述者:羅大春

春節期間,成都的民俗文化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沒有特別獨立的民俗。但對于當地人來說,正月初一有一場群眾性的“鬧春”活動。同日,舞獅、川劇、曲藝、變臉、吐火、水袖、大靠等表演。街上還有采蓮船、燈籠等游行。由于“鬧春”參與度高,很多居民都會去看。此外,春節期間,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去南郊公園參觀喜神坊,沾沾喜氣。每年春節期間,南郊公園都會被包圍。無論是本地游客還是外地游客,都喜歡去看“喜神”,沾喜氣。如今,南郊公園還專門開展了以三國文化為內涵、融川西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喜神坊”特色活動。

十五歲以后,春節就過去了。

河南省洛陽市

敘述者:夏惜芳

每年除夕,洛陽人都會坐在一起聊天“熬年”。正月初一,大家都要“彎腰”,也就是拜年。小一輩三五成群,挨家挨戶向長輩拜年。拜年的人要對長輩說吉利的話,長輩要給拜年的人壓歲錢。從正月初二開始探親。所有的親戚都必須在正月初七前完成。初七不出門,初八以后朋友可以互相走動。因此,洛陽民間有“七不出門,八不歸”之說。在洛陽,春節還沒有結束,一些在其他地方工作的居民通常要等到正月十五才能出去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