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出生于漢朝時期,十七歲便投身軍旅,展開了他的傳奇人生。從初出茅廬到成為漢武帝手下的得力將領,霍去病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幫助漢朝穩固了西域邊疆,為祖國的疆土增添了一道堅強的防線。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英勇果敢的行為,使他成為后世的楷模。霍去病的人生故事,也成為了歷史中一段不可磨滅的傳奇。
(冷知識:點贊是免費的,但是可以讓作者高興一整天)
十七歲被封校尉、斬捕比自身多幾倍的敵軍,人生首戰大獲全勝,一戰聞名。
但這并不是結束,只是開始。緊接著連續兩勝,首戰后封侯,一時風光無限。
十九歲被封為驃騎將軍(位同三公,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其后在戰場上多次橫掃匈奴,從無敗績。
這樣的人生如開掛一樣,十七歲就能上戰場抗擊外侮。而對應現代的十七歲只是一個上高中的孩子。
這個傳奇一般的人物就是西漢名將霍去病
霍去病的身世霍去病的出生雖然并不是帶著父母的期盼出生的
霍去病出生時,只是一個見不得光的私生子。母親只是平陽侯府中的一名侍女(平陽侯是駙馬,妻子是漢武帝的親姐姐平陽公主),父親是當時侍奉平陽侯的一個小小縣吏霍仲孺
而霍仲孺因為衛少兒身份低微并沒有要娶她的意思。不久后就回家就迎娶了正房妻子。衛少兒只能獨自一人生下孩子。
當時的衛少兒的弟弟衛青和妹妹衛子夫都還只是平陽侯府的奴仆而已。
衛子夫
在霍去病出生的第二年。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就被當朝皇帝看中,帶回了宮中。
此后衛家就真正地慢慢走向巔峰。衛子夫入宮一年多以后,霍去病兩歲時,衛家全家都受到了皇帝的提拔。
在霍去病12歲的時候,衛子夫為已經29歲的漢武帝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同年被封為皇后。
霍去病的母親也嫁給了西漢開國功臣、曲逆侯陳平的曾孫、太子詹事陳掌為妻
而霍去病雖然并不是陳掌的兒子,因為陳掌并不是陳平的嫡系,所以無法承襲侯位。當時的衛子夫是一國之母,衛氏一族都隨之崛起。認下霍去病也是他拉攏衛氏的好機會。
霍去病雖然是私生子,但是舅父衛青卻很看好這個外甥
十歲之前,衛青任職建章監和侍中,跟隨皇帝左右,深得皇帝信任。
十歲之后,衛青開始叱咤疆場。不出幾年,衛青就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霍去病在軍事方面的杰出能力,肯定有衛青的自小熏陶和教導。從小騎馬射箭就樣樣精通。
等到霍去病十七歲時,向漢武帝自請前往戰場,衛青將800騎兵分于他調配。帶領八百騎兵脫離大軍數百里,如一把利刃貫穿敵營,首戰告捷。
從此開始,霍去病的人生正式開啟除了首戰大捷之外,還有十九歲時的河西之戰
首戰之后勢不可擋的霍去病更加被漢武帝所器重,風頭甚至一度蓋過舅舅衛青
春季,霍去病統領一萬騎兵出兵隴西,向河西走廊的匈奴進攻,幾乎將單于(匈奴部落首領的兒子)生擒,重創匈奴,殺死匈奴折蘭王、盧侯王。此戰過后,漢軍共斬首八千多人
同年夏季,霍去病原本是與合騎侯公孫敖匯合后共同攻打匈奴。但是公孫敖因為迷路,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到達指定地點。
但霍去病并沒有因為公孫敖沒有來而取消原本的計劃,而是帶領軍隊孤軍深入。直入祁連山俘獲得單于單桓、酋涂王,收降其相國、都尉以下的降者二千五百人。
收復大片匈奴的土地,還說出了傳世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
匈奴以游牧為主要食物來源,就相當于他們的糧倉本身就可以隨時移動,所以軍隊機動性很好。
而漢朝軍隊因為后方有糧草輜重,行軍速度遠沒有匈奴快。比較適合攻城戰。導致之前的戰爭中,匈奴總是神出鬼沒,讓漢軍軍力疲憊
霍去病戰術基本是以“快”為主。一改常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快打快”,直接率領高機動性的騎兵,直入腹地或猛攻或包抄。讓原本熟悉漢軍打法的匈奴措手不及、
這也體現了霍去病在戰法上的獨特,和強大的決策和指揮能力。
不僅是軍事上杰出,在一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上還能看出霍去病的其他品格。雖然從小被生父拋棄,卻沒有怨恨生父霍仲孺。
霍光
反而在長大后去拜訪了自己的生父,還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而霍光也成為了一代權臣。
----------
然而就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將軍,卻在最該施展人生抱負的時候戛然而止。
他的人生精彩而短暫,就像是夜晚極盡絢爛的花火。雖可一時讓夜空如同白晝,但也短暫地令人惋惜。
他的人生從十七歲的戰場開始,在二十四歲的戰場結束。只有短短七年。
許多影視小說作品中都有描寫這位英年早逝的少年將軍,而讓他真正流芳百世的則是他那種不報家國終不還的精神
------------------------------
下一期,為大家帶來“世越號”沉船悲劇
感興趣的話,請點贊關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