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鐵券是指古代皇帝授予英雄和重要大臣的特權憑證。這是皇帝用朱砂在鐵板上寫的憑證,以感謝一些英雄的功勞。英雄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待遇,甚至免除一次死罪。接下來,有趣的歷史小邊將給您帶來相關的介紹,我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最早的丹書鐵券是由漢高祖劉邦創作的。當時,漢朝剛剛成立。為了吸引這些英雄,劉邦在“鐵券”上寫下了皇帝和英雄之間的誓言,“以鐵為契,以丹書之”。然后把鐵券切開,一部分給英雄,另一部分放在太廟里妥善保管。

然而,劉邦制作的這些丹書鐵券并不是所謂的“免死金牌”,也沒有免死功能。劉邦制作的這些鐵券只是加官進爵封侯的憑證,有點像今天的榮譽證書。作為英雄,你的后代可以通過這張鐵券永久在我們老劉家領錢當官。
劉邦創造性地發明了這種東西后,許多朝代也發布了類似的東西。隨著歷史的發展,鐵券上的誓言開始越來越廣泛。一開始,你只能給你錢,但在南北朝,鐵券的功能進一步改善,最終具有免死的功能。
從此,后來的丹書鐵券,可以稱之為“免死金牌”。
之后,歷代王朝基本上都會向英雄們頒發這樣的丹書鐵券,以示恩德。今天,當我們去國家博物館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唐昭宗給吳越國王錢柳的“丹書鐵券”。然而,大多數時候,免死只是一種榮譽,很少有人真正使用它。
能夠獲得丹書鐵券的家庭必須擁有非同尋常的權力。在這樣一個家庭中,一般的罪行可以秘密操作,根本不需要免死金牌。像叛亂這樣的重大罪行肯定不起作用。因此,大多數時候,丹書鐵券是一種榮譽證明。在一些朝代,這種東西可能被稱為催命符更合適。例如,在明朝,大多數有這種東西的開國英雄最終都被朱元璋殺害了。
那么,歷史上沒有人真的可以用丹書鐵券避免死亡嗎?
其實真的有!
最著名的例子是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長子徐輝祖。
公元1368年,隨著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明朝開始建國。朱元璋登基后,大封功臣。與此同時,朱元璋還發行了34張丹書鐵券,并承諾擁有這些鐵券的英雄有權免除死罪。
但后來的歷史證明,朱元璋發出的34張丹書鐵券基本相當于催命符。大多數獲得丹書鐵券的英雄最終都沒有得到好的結局,都死在了朱元璋手中。
當然,朱元璋殺英雄的原因其實很復雜。其中許多是朱元璋為了明朝政權的穩定而被迫殺害的。雖然丹書鐵券名義上具有免死功能。但這件事的最終解釋權仍在老朱手中。如果老朱堅持給你一頂叛亂的帽子,超出了丹書鐵券的管轄范圍,這些英雄自然就活不下去了。

作為明朝開國武將之首的徐達,在被封的同時,自然也得到了一塊。
徐達是朱元璋的心腹將軍。朱元璋剛起兵時,就跟隨朱元璋,一路拼搏,取得了無數成就。因此,明朝開國時,徐達也被命名為魏國公,在武將中排名第一。明朝開國時,徐達奉命開始北伐。經過多次戰爭,他終于攻下了北京,把北元朝廷趕回了草原。
由于北伐的成功,徐達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武將之一。
然而,盡管徐達作為開國英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徐達本人從未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也從未有過任何超越。作為皇帝,朱元璋自然更欣賞這一點。任何皇帝都夢想成為一個功勛巨大但知道如何衡量的英雄。
為了吸引徐達,朱元璋建議與徐達結婚,徐達欣然同意。徐達有四個兒子和四個女兒。最后,徐達的長女嫁給了老朱的四個兒子,燕王朱迪;第二個女兒嫁給了代王朱桂;第四個女兒嫁給了安王朱英。
共有四個女兒,三個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對徐達的拉攏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徐達知的進退,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與其他開國英雄的屠殺相比,徐達終于得到了一個好的結局。公元1385年,徐達去世。他死后非常悲傷和榮幸。朱元璋封他為中山王,送三代王爵,埋葬中山之陰。
雖然在野史傳聞中,徐達得了背疽,不能吃油膩的食物,然后朱元璋特意給了他一只蒸鵝,表明他想殺了徐達。然后徐達明白了朱元璋的深意,吃了蒸鵝,病死了。但事實上,這種說法一直是野史傳聞,在正史上沒有記載。即使這件事確實存在,徐達去世后,老朱對徐家的后代還是很善良的。因此,無論如何,徐達能得到好的結局,這件事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徐達死后,他的爵位由他的長子徐輝祖繼承。
徐達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徐惠祖繼承了他的頭銜;第二個兒子徐英旭沒有繼承父親的頭銜,但后來由于徐達的陰影,世襲指揮官;第三個徐天福早逝;第四個徐長壽,也受到徐達的陰影,首先是朱元璋的刀保護,然后官員到右軍都督府左都督。
從這個結局來看,徐家似乎不需要丹書鐵券。徐達本人一生謹慎,幾個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性格,為官廉潔。我甚至不能談論一般的罪行。當然,我不會犯任何死罪。因此,徐家獲得的丹書鐵券似乎是無用的。
然而,世事無常,幾年后,這種平靜被打破了。
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璋去世后,明惠皇帝朱云文就位。朱云文就位后,他開始削藩。然而,朱云文的手段并不是很聰明。最后,朱迪皇帝以奉天靖難的名義起兵造反。
靖難之戰爆發。
靖難之戰爆發后,徐家的身份其實有點尷尬。因為徐家的長女恰好是燕王朱迪的公主。幸運的是,當時在位的朱允炆仍然信任徐家。他沒有過分批評徐家,甚至沒有懲罰徐家。相反,他繼續重用徐家的幾個男人。

尤其是老板徐惠祖,被朱允文委以重任直接帶領軍隊與朱迪作戰。在白溝大戰中,作為教練的李景龍因指揮失誤而敗訴。多虧了徐惠祖及時帶領軍隊到達,他掩護了李景龍的撤退。
相比之下,徐家的另外兩個男人,立場就不一樣了。
第二個孩子徐英旭在此期間一直置身事外。他既沒有幫助朱迪,也沒有幫助朱云文。第四個徐增壽秘密地站在朱迪的一端。雖然他在南京,但他經常給朱迪發信息,做間諜。不幸的是,朱云文注意到了徐增壽的所作所為。朱云文親自拿著劍當面殺了他。
徐增壽死后不久,燕王朱迪一路抵達南京。隨著守城大將李景龍主動開門獻降,南京被朱迪攻占,朱允炆在一場大火中徹底消失。
此后,靖難之戰結束,朱棣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朱迪勝利后,他對如何處理徐家感到無助。一方面,徐家是他的親戚,徐家的長女是他的妻子。徐家的老四徐長壽以前多次向他傳遞信息,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徐家的長子徐惠祖曾帶兵攻擊他,曾經是他最大的敵人。

徐家的其他人還好說,只有朱棣在處理徐惠祖這件事上犯了一個難題。
殺了徐惠祖,媳婦肯定不愿意;不殺徐惠祖似乎不夠強大。最重要的是,朱迪入城后,徐惠祖仍然拒絕投降,仍然反對朱迪。
如果徐慧祖能安然無恙,那以后大家一定敢和朱棣作對。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徐慧祖寫了一行字,讓朱棣終于不得不放棄殺他的念頭。
“中山王開國功臣子孫免死”。
徐慧祖的話,讓朱迪再也沒有理由殺他了。
丹書鐵券確實不能免除謀反罪。但問題是,朱迪以前是謀反者,徐惠祖與謀反無關。除此之外,以其他罪名,還有丹書鐵券,殺不了徐惠祖。
因此,最終,朱迪只能選擇除去徐慧祖的工資和頭銜,并將其關押在私人住宅中,直到他死亡。對于徐家的其他人,朱迪選擇繼續善待他。特別是老四徐長壽被朱迪封為公爵。因此,徐家成為明朝唯一的“一門兩公爵”。

丹書鐵券確實是徐慧祖救命的直接原因。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可能是他的叔叔身份。其實朱棣并不想殺徐輝祖,即使徐輝祖以前和他作對,也是一樣的。作為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君王之一,朱迪還是有心胸的。朱棣最關心的是,徐慧祖入城后仍不愿投降,這更麻煩。所謂丹書鐵券,就是朱棣給徐慧祖免死的借口。
如果朱迪真的下定決心要殺徐惠祖,那么徐家的免死金牌可能真的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