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宋朝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詳細介紹。
宋代的柳永在《望海潮》中這樣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將宋朝的繁榮描寫在詩中,事實上,宋朝卻是有錢,商業(yè)就是在宋朝才發(fā)展起來的,在此之前都沒有大集市的出現(xiàn)。而且在宋朝還出現(xiàn)了早市和晚市,可見繁榮之勝。
在我們印象中也是最富有的朝代,雖然宋朝的軍事遭到詬病。但實際上,宋朝當年建國非常不容易,面對強大的異族,付出了很多兵力。可是,宋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亡于外患的朝代。

只不過,歷史上的宋朝民變也很多,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宋太宗時的李順起義。在宋徽年間有一個方臘起義,宋高宗時期還有一個楊幺起義,其中,方臘起義的影響是最大的。
可是,宋朝也是我國歷史上最難造反成功的,上面說到的起義規(guī)模很大,但都以失敗告終,根據(jù)統(tǒng)計,宋朝另外有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起義也有434多起。
宋朝起義為什么這么頻繁?
我們常常認為,宋朝的GDP非常高。有資料顯示,當時他們的GDP約占全世界百分之70,但是促進經(jīng)濟繁榮的手段就是大力發(fā)展手工業(yè),所以宋朝的商業(yè)也發(fā)展得很好,包括現(xiàn)在有一些工藝品都是宋朝流傳來的。
首先,宋朝的百姓沒有什么土地,中國古代的王朝幾乎都在打擊土地兼并。因此就在打擊豪強,但宋朝卻不是這樣做的,他們反其道而行之。宋朝居然允許土地兼并,宋朝開國時,制定“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宋朝的政策是能夠加劇經(jīng)濟繁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但弊端也非常大。因為不抑制土地兼并,就出現(xiàn)了大量士人豪紳強買強賣土地,因此也就導致了底層百姓、士大夫群體生活貧苦,也拉開了貧富差距。有的百姓沒有地又沒有手藝,只有選擇和豪紳簽訂契約成為雇農(nóng)。還有的就是鋌而走險搞起義。
宋朝時,還有一個“花錢買和平”的政策,朝廷年年向遼、西夏、金送大量的金錢,負擔只有老百姓承擔。在宋徽宗時期,皇帝本人十分奢侈,比如用花石綱建宮殿、修園林。導致百姓的生活更加貧苦。
宋朝起義這么多,卻很少成功
宋朝起義的規(guī)模和數(shù)量很大,但卻沒人成功。首先,起義沒有士人團體擁護,“公知”和“讀書人”在宋朝的地位很高,如果有他們的支持,那么久成功一半了。當時,趙匡胤立國時就規(guī)定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連宋朝法律也明確規(guī)定“刑不上士大夫”,就連禍國殃民的蔡京都只是被流放了。
但是,作為武將的狄青和岳飛卻不是這個待遇。狄青當時遭到文官鄙視,歐陽修都當著狄青的面說他,所以才導致狄青郁郁而終。在武人心中,宋朝不是他們向往的。在宋朝,沒有軍功封爵的政策,只有讀書人對他們的鄙視。
起義的人幾乎都是文盲,更不要說“文化人”,而且他們選擇起義只是因為想想活下去,所謂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都沒有,更沒有可以出謀劃策的人,就連起義軍首領都是大老粗。
所以后來朱元璋也選擇優(yōu)待士人,劉伯溫、李善長、朱升都可以被稱作天縱奇才,重要的是他們愿意為朱元璋賣命。但是農(nóng)民起義軍就不會想這些,所以,在中國古代,從底層平民成為皇帝的,只有朱元璋和劉邦,其他人只圖小利,心中沒有長遠規(guī)劃,李自成也是如此。

其次,宋朝開國時,從五代十國吸取經(jīng)驗教訓。比如,禁止武人坐大,這也是宋朝武將地位低的主要原因。“重文輕武”有效防止武將專權,也規(guī)避了造反成功。而且宋朝允許土地兼并,士人團體和富商的日子過得很好,但農(nóng)民沒錢沒糧,起義所需的物資他們都沒有,怎么能夠成功呢?
而且,宋朝那么有錢,在起義時,他們先采取安撫政策,就是給錢,那么有了錢,就沒人起義了。《水滸傳》中宋江最后就是被招安的。所以,宋朝開國時就提前預測到了很多東西,做了準備,后來制定的國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宋躲過滅亡的風險,所以說宋朝是造反最難成功的朝代。
結語
可見,一個朝代能夠建立,能夠存活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統(tǒng)治者的瞻前顧后,還需要文武百官的共同努力。